城市污水處理一般采用以生物處理方法為主的處理系統(tǒng)去除污水中的各類污染物。污水中的生化需氧量(BOD)、氮和磷(N和P)等污染物對于細菌等微生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食物,人們正是利用這一自然界食物鏈的規(guī)律,創(chuàng)造了活性污泥法等污水生物處理方法,在城市污水處理中得到大規(guī)模應用。
細菌等微生物在環(huán)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生長繁殖,污水中污染物減少,微生物數(shù)量增加;為維持處理系統(tǒng)平衡,增加的微生物,即剩余污泥需排出系統(tǒng)。從物料平衡的角度看,污水處理可以看作是“污染物”部分轉化為“微生物”的過程。
本章將主要介紹排出系統(tǒng)的剩余污泥、初沉污泥等如何進行有效處理和處置,最終完成污染物處理的整個過程。如果污泥得不到有效處理和處置,污水處理只能算是污染物轉移的一個過程。
一、知識模塊
項目一、污泥的基礎知識
針對某種物質提出相應處理和處置方法之前,首先需要了解此種物質的性質,做到有的放矢。了解污泥的基本性質便是科學地、合理地處理和利用污泥的重要條件。
1.1污泥的定義、來源和產生量
根據(jù)2009年《城鎮(zhèn)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(試行)》,城鎮(zhèn)污水處理廠污泥是指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半固態(tài)或固態(tài)物質,不包括柵渣、浮渣和沉砂。
根據(jù)這個定義,可以認為,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主要來源是初沉池污泥和剩余污泥。
一般來說,一座二級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干基質量約為處理水量的萬分之一,如為深度處理,污泥干基還可增加0.5-1倍。
1.2污泥的性質
1.2.1含水率
含水率是污泥最重要的物理性質。當前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基本以降低含水率為主,大幅減小污泥的體積后進行外運填埋。而含水率則是衡量污泥減量化效果的最關鍵指標。
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本網授權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且必須注明“來源:建設工程教育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、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,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。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,請作者與本網站聯(lián)系,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。
本網轉載之作品,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,請與著作權人聯(lián)系,并自負法律責任。
3、聯(lián)系方式:010-82326699 / 400 810 5999。